醫(yī)用內窺鏡有哪些種類?

內窺鏡是一種常用的醫(yī)療器械。由可彎曲部分、光源及一組鏡頭組成,可以分為纖維內窺鏡和電子內窺鏡。

醫(yī)用內窺鏡

一、纖維內窺鏡
纖維內窺鏡系統(tǒng)由內窺鏡鏡體和冷光源兩部分組成,鏡體內有兩條光導纖維束: 一條叫光束,它是用來將冷光源產(chǎn)生的光線傳導到被觀測的物體表面,將被觀測物表面照亮;另一條叫像束,它是把數(shù)萬根直徑在1微米以下的光導纖維按一行一行順序排列成一束,一端對準目鏡,另一端通過物鏡片對準被觀測物表面,醫(yī)生通過目鏡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臟器表面的情況,便于及時準確地診斷病情。例如,借助內窺鏡醫(yī)生可以觀察胃內的潰瘍或腫留,據(jù)此制定出方案。
傳導圖像的纖維束構成了纖維內鏡的核心部分,它由數(shù)萬根極細的玻璃纖維組成,根據(jù)光學的全反射原理,所有玻璃纖維外面必須再被覆一層折射率較低的膜,以保證所有內芯纖維傳導的光線都能發(fā)生全反射。單根纖維的傳遞只能產(chǎn)生一個光點,要想看到圖像,就必須把大量的纖維集成束,要想把圖像傳遞到另一端也成同樣的圖像,就必須使每一根纖維在其兩端所排列的位置相同,稱為導像束。纖維內窺鏡通常有兩個玻璃纖維管,光通過其中之一進入體內,醫(yī)生通過另一個管或通過一個攝像機來進行觀察。1981年,內窺鏡超聲波技術研制成功,這種把先進的超聲波技術與內窺鏡結合在一起的新發(fā)展,大大增加了對病變診斷的準確性。有此手術可以用內窺鏡和激光來做,內窺鏡的光導纖維能輸送激光束,燒灼贅生物或腫瘤,封閉出血的血管。
二、電子內窺鏡
隨著電子學和數(shù)字視頻技術的發(fā)展,與80年代出現(xiàn)了電子內窺鏡,這樣便不再以光纖傳像,而代之以光敏集成電路攝像系統(tǒng),主要所能顯示的不但影像質量好,光亮度強,而且圖像大,可以檢查出更細小的病變,而且電子內窺鏡的外徑更細,圖像更加清晰和直觀,操作方便。有些內窺鏡甚至還有微型集成電路傳感器,將所觀察到的信息反饋給計算機。它不但能獲得組織器官形態(tài)學的診斷信息,而且也能對組織器官各種生理機能進行測定?!‰娮觾雀Q鏡構造與纖維內鏡構造基本相同,簡單可理解為用 CCD 代替了導像束,很多功能是纖維內鏡不能企及的。電子內窺鏡與纖維內窺鏡相比不同之處是用被稱為微型圖像傳感器的CCD器件取代了光導纖維傳象束。